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首页 >> 琉璃讲堂 >> 琉璃常识

搜索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2019/3/14

上海玻璃博物馆 / 牡之 00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簪钗,古而有之。先民渔猎穴居的年代,便已懂得束盘长发,以不使行动受碍,而后由实用转而装饰。人类不断进步,自从有了阶层与等级,一切饰物又都成了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这在讲究礼制的商周之际尤为明显。首饰贴身相伴,不仅需要小巧玲珑,在取材工艺上也必须华美精致,方能展示品味。因而,无论古今,首饰成为人们最亲密最容易炫耀的珍宝。从古代遗留的小小饰品,便可窥见当时的社会经济、艺术文化及个人审美。
琉璃簪钗的发现与使用
这里想和大家聊的首饰聚焦在宋元时期的簪钗,而且局限于琉璃材质。扬之水先生曾在《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一书中,大范围梳理了宋元时期的首饰类型。当然不止簪钗,书中还包括梳背、耳环、帔坠、巾环等其他饰品,让大家了解当时首饰的式样、功用及流传。但琉璃材质的簪钗因出土实物及考证资料匮乏,往往一语庇之,泛泛而过。但在笔者对古代琉璃的关注类型中,宋元时期的琉璃簪钗不仅遗存数量颇多,而且分布广泛,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发现。
作为簪钗来说,因每个朝代流行的发型不同,簪钗{古称发笄}的材质功用、形状尺寸、纹饰工艺也各自区别。笔者见到最早的琉璃簪帽(发簪的头部饰件),材质属于费昂斯(faience),浅蓝绿色,不透明,整体小筒形,顶部平整,底面略窄,有凹坑呈半圆形,年代大约在春秋时期。河南淅川下寺一号楚墓出土的玉簪,附有同样形制的玉簪帽,套于玉簪顶部,可做年代、器形、功用的参考。到战国时期,贵族们已使用透明的纯琉璃质簪首,并且装饰有当时上层社会最为流行的蜻蜓眼纹样,甚为华丽。此后,琉璃簪钗最为兴盛的时期即是宋元,样式纷繁,工艺成熟,其影响至明清时期也盛行不衰。因而,很有必要将宋元时期的琉璃簪钗单独辟出,为大家做个介绍。
为什么琉璃簪钗会盛行于宋元,而非更早,这与社会风气、发型审美、工艺发展等都有关联。秦汉之气豪放雄伟,人们敬畏神仙,崇尚高大,因而发型发饰都较富丽夸张。《后汉书·马廖传》云“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当时妇女都是以盘绕高髻为美。汉末至魏晋时期,大量的古罗马玻璃器得以进口,被作为珍宝相互炫耀。西方玻璃器的吹制工艺也传入中土,拓展了国内单一而繁复的琉璃模铸格局,能制作出更多小巧的琉璃饰品。至隋唐盛世,与西方世界的经济、艺术、文化、工艺交流更为密切。,高髻高耸,发式纷繁,簪钗多用玉石金银并镶嵌珠宝,堂皇耀目,尽显奢华。《唐语林》记载“长庆中,京城妇人首饰,有以金银珠翠,笄栉步摇,无不具美”。由于太过招摇,连皇帝也关心过问,并下令禁止高髻。如文宗时候下令“禁高髻、险妆、去眉、开额”等,但民风依然如故,可见风潮之盛。而后的两宋时期注重礼教,禁止奇装异服,崇尚简朴雅致之风。依照周朝制定服式,百官命妇及民众衣冠皆受等级规制,这就使得琉璃簪钗得以一展身手,即可妆点发型,又独显优雅之美。
每到节令之时,女子们便相约簪戴出行。南宋朱弁《曲洧旧闻》记载:元宵节“妇女首饰,至此一新。髻鬓参插,如娥、蝉、蜂、蝶、雪柳、玉梅、灯球,袅袅满头”。可以想象,
当月上柳梢,华灯初放之时,诸多丽人珠翠唇红,裙裾飘飘,袍服发冠金叶缤纷,琉璃闪耀,是如此美好的一幅画卷。
两宋时期的生活美学
宋代审美在中国历史上最为质朴内敛,文学书画名家辈出。艺术成就尤其是工艺造物空前繁荣,金银铜器、陶瓷、玉器、漆器等,无不硕果累累。官作器物法度庄严,民间工艺婉约生动。譬如官窑瓷器,成为后代陶瓷烧造的典范。
还是说回琉璃,历代承袭古法模制工艺做的,当时被称为“药玉”。苏轼在《独酌试药玉酒盏》有写:“镕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琢削为酒盅,规摹定州瓷”,记载了先以铅和石灰熬煮成玻璃浆,而后经冷加工琢磨成琉璃酒杯的过程。琉璃酒杯色泽似玉般莹润,型又堪比经典白瓷,可赏可用,当然会受到百姓喜爱。而在宋代各大寺院地宫遗址出土的宝函中,屡见吹制工艺的透明料舍利瓶,当时被称作“琉璃”。在南宋赵汝适《诸蕃志》(1225 年)中记载有:“琉璃,出大食诸国。烧炼之法与中国同。其法用铅、硝、石膏烧成。大食则添入南鹏砂,故滋润不裂,最耐寒暑,宿水不坏,以此贵重于中国”。通常为透明玻璃质的伊斯兰玻璃器,因为在原料中添加硼砂使玻璃耐热性韧,比国产琉璃更为实用,深受宋代上层喜爱。南宋宫廷赏花,就有以大食玻璃瓶插花的风尚,这在当时留存的绘画中也多有表现。可见,虽然料质相似,但进口的透明“琉璃”器皿,与国产的半透明“药玉”制品,在实用和装饰功能上有明显区分。
与唐代多大件艺术品的雄强威武相比,宋代作品多在股掌之间,显得细腻幽柔,温和内敛。当时的生活美学,完全可用现在的流行语“低调奢华”来诠释。日常生活的饮食用器、珥簪穿戴等随身饰物,文房用具的几案陈设,曲艺书画的传播熏陶,都显得那么丰饶优雅。宋太宗墓中有“太宗玩好弓剑笔砚琴棋之属”随同伴葬,杭州茶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街市商家尽展“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雅玩风气由上而下,民众自得安逸。
宋元琉璃簪钗的样式
宋代朝廷重视祭祀之礼,具有遵循古制的时代氛围,官窑瓷器尚青白二色。因而宋元时期的玻璃器,最常见的也是白与蓝。这种颜色的审美倾向既有对纯洁、和平的向往之情,也蕴藏着对天地日月的敬畏之心,更饱含了对先祖的无比怀念与敬意。常见的宋元琉璃簪钗中,以涅白色、涅蓝色、淡蓝色、翠绿色居多。
通常,我们把单根的发叉称为“簪”,双股的发叉称为“钗”。按其纹样不同,细分成不同名称,如花头簪、花筒簪、竹节钗、桥梁钗等,都是宋元时期常见的样式。以下参考金银器,介绍几种常见的琉璃簪钗样式。
【素簪】:直身,簪首略粗平,簪身渐窄,至簪脚收成水滴状或削磨成尖,似为男子束发用。


【方头簪】簪身挺直,首呈阶装方形,男用。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折股钗】:簪身对折,簪脚成对,是宋元时期最常见的样式。折股的琉璃钗顶端最粗,或作竹节等装饰,可增加强度与阻力,钗脚略粗,钗身稍细,便于插戴。折股钗按其功用长度不同,一般在 10-20 厘米之间。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竹节钗】:有簪也有钗,取意于竹枝的纹饰多在簪首,偶有做在簪身中间的,或钗梁做成接二连三式。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桥梁钗】:钗梁如扇面,连续排列多个折股,常见连七式,簪脚收为一对。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如意簪】:簪身扁长如柳叶,簪首顶端有小弯如耳挖,但不具备挖耳功能。扬之水先生依故宫本《碎金》考,对应为如意簪,取其吉祥之意。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花头簪】:簪首为各类花型,如菊花、梅花等,簪身素直。此类型各地都有出土,变化较多,传播最为广泛。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花筒簪】:吹制而成,空心薄胎。簪身呈花筒状,簪首为花瓣形喇叭口,簪中可插小花。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瓜果簪】:簪首常见荔枝、瓜头等,题材与宋代院画之蔬果小品相符。荔枝官称御仙花,“合欢钗头双荔支,同心结得能几时”,取其两情相悦之意。瓜实寓意“瓜迭绵延”,多为祝寿讨喜。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荷叶簪】:元簪的典型样式,题材出自金银簪的“满池娇”(在随风翻卷的荷叶之上,有一对吸水鸳鸯、一对鹭鸶、一尾游鱼、一龟一蛙,又有水草慈姑叶等,形成一幅池塘小景)。簪首为预留两个小孔的琉璃荷叶,水禽等精工细物可以金银丝打造后附加。


【龙凤簪】:簪首为龙头或凤鸟纹样,历来均是皇室贵族喜爱的题材。

【螭虎簪】:元代典型样式。螭虎,也称蟠螭,是一种没有角的龙。螭虎簪以花头为簪首,簪身做扭结的双螭或双龙。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综合来看,琉璃簪钗虽然在类型上与金银首饰基本相同,但工艺无法做到那么繁复,所以造型调整的更为素简,以突出颜色及线条之美。
宋元琉璃簪钗工艺浅探
宋元时期的工艺发展,不管是庙堂的庄严制度,或者街头的活泼生趣,皆极具章法,精巧实用。城市居民生活富足,各类行铺林立,街市间经常汇集各地物产及工艺品,并按时节而轮换,主要材质种类有金银器、瓷器、漆器、玉器、玻璃器、铜器等。
宋元时期玻璃制作颇为兴盛,模制药玉应用于宫廷用器,琉璃珠璎妆点于冕服殿堂,簪翠首饰流传于里巷市井、器皿烧珠供货于海上贸易,这些皆有史料可证。但是在现今留存的琉璃饰品中,最大类的当属簪钗,今出土者多见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安徽等地。如江苏南京雨花南路邓府山 17 号南宋早期墓葬出土琉璃饰品六件,其中平头簪两件,一件淡蓝色,另一件蓝白双色;扁簪一件,淡蓝色;弯头簪两件,白色;方头簪一件,白色。
宋元时期的琉璃簪钗以玉质半透居多,是采用本土熔炼的原料,在高温小炉上,以手工拉制及小管吹制的手法完成簪身主体,而后采用压花、捏花、蘸花、印模、搅料等技术作装饰。如此小件,无法直接应用玻璃器皿的大吹管。除了花筒簪是定制小吹管制作,胎体非常轻薄之外,其他实心簪属都是以类似现代灯工的技术完成,也就是先制作料条,然后加热弯曲或压型。从部分透明色的簪身,可见内部有被拉长的小气泡痕迹,花头簪也可见明显的模压线痕。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宫廷玻璃器中常见的套料、雕刻、搅胎、绞丝、内花等工艺,在这个时期的簪钗上早有体现,可见当时的玻璃制作水平已非常成熟。
宋元时期的琉璃作坊一直未有发现。至今为止发现较早的玻璃业加工场所,是山东博山(颜神镇)元末明初的玻璃作坊遗址。在大约 400 平方米的范围内,有一座直壁方形大炉和21座加工玻璃的小炉,分布密集,排列整理。从小炉中的遗物分析,每座小炉主要生产一种产品,如玻璃珠、玻璃簪等。现场也出土了不少残断的琉璃簪钗,样式符合元明时期的特征。也就是说,因为玻璃器物的不同应用,当时应有单独的小炉及技师制造琉璃簪钗。
无论中西,玻璃工艺历来是受严密保护的,玻璃制品易碎但不腐,遗存越多的地方越可能接近产地。据笔者调研,国内有几个密集发现宋元簪钗标本的地方,如福建南平、安徽铜陵、湖北枝江等,有时会出数百枚残断的标本,故很有可能是产地所在,并供应周边。当然,是否真有琉璃作坊的遗址存在,这还有待相关考古部门勘察考证。
细细品味宋元留存的琉璃簪钗,不由得感叹时代之风,何等富足安乐的环境,静心平和的匠人,才能造出这般饰品。这一刻,让我们暂时摆脱浮躁,沉浸于宋元的天蓝与净白之中……
文章摘要:
这里想和大家聊的首饰聚焦在宋元时期的簪钗,而且局限于琉璃材质。因出土实物及考证资料匮乏,这方面文章往往一语庇之,泛泛而过。但在笔者对古代琉璃的关注类型中,宋元时期的琉璃簪钗不仅遗存数量颇多,而且分布广泛。
为什么琉璃簪钗会盛行于宋元,而非更早,这与社会风气、发型审美、工艺发展等都有关联。两宋时期注重礼教,禁止奇装异服,崇尚简朴雅致之风。依照周朝制定服式,百官命妇及民众衣冠皆受等级规制,这就使得琉璃簪钗得以一展身手,即可妆点发型,又独显优雅之美。
宋代审美在中国历史上最为质朴内敛,文学书画名家辈出。艺术成就尤其是工艺造物空前繁荣,金银铜器、陶瓷、玉器、漆器等,无不硕果累累。与唐代多大件艺术品的雄强威武相比,宋代作品多在股掌之间,显得细腻幽柔,温和内敛。当时的生活美学,完全可用现在的流行语“低调奢华”来诠释。日常生活的饮食用器、珥簪穿戴等随身饰物,文房用具的几案陈设,曲艺书画的传播熏陶,都显得那么丰饶优雅。
宋代朝廷重视祭祀之礼,具有遵循古制的时代氛围,官窑瓷器尚青白二色。因而宋元时期的玻璃器,最常见的也是白与蓝。这种颜色的审美倾向既有对纯洁、和平的向往之情,也蕴藏着对天地日月的敬畏之心,更饱含了对先祖的无比怀念与敬意。常见的宋元琉璃簪钗中,以涅白色、涅蓝色、淡蓝色、翠绿色居多。
通常,我们把单根的发叉称为“簪”,双股的发叉称为“钗”。按其纹样不同,细分成不同名称,如花头簪、花筒簪、竹节钗、桥梁钗等,都是宋元时期常见的样式。琉璃簪钗虽然在类型上与金银首饰基本相同,但工艺无法做到那么繁复,所以造型调整的更为素简,以突出颜色及线条之美。
宋元时期的琉璃簪钗以玉质半透居多,是采用本土熔炼的原料,在高温小炉上,以手工拉制及小管吹制的手法完成簪身主体,而后采用压花、捏花、蘸花、印模、搅料等技术作装饰。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宫廷玻璃器中常见的套料、雕刻、搅胎、绞丝、内花等工艺,在这个时期的簪钗上早有体现,可见当时的玻璃制作水平已非常成熟。
细细品味宋元留存的琉璃簪钗,不由得感叹时代之风,何等富足安乐的环境,静心平和的匠人,才能造出这般饰品。这一刻,让我们暂时摆脱浮躁,沉浸于宋元的天蓝与净白之中……

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投稿人

传承琉璃艺术,发扬琉璃文化!
淄琉地
普通 淄琉地
卖家信誉:0 | 活跃度:397

相关图鉴

专注琉璃文化传播!

打造最全面的中国琉璃艺术资料库!+ MORE

点评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

写评论得积分,赢礼品!

我要点评
  • 暂无点评清新之风——闲聊宋元琉璃簪钗点评 + 登录后点评
  • 网站首页

    琉璃图鉴

    琉璃讲堂

    琉璃专栏

    琉璃问答

    琉璃论坛

    网站公告

    了解奇古

    联系奇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019-2029 QIGO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圻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