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琉璃明月珰

首页 >> 琉璃讲堂 >> 琉璃常识

搜索

汉代琉璃明月珰

2019/5/8

奇古老琉璃收藏网 / 淄琉地 00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汉代琉璃明月珰
汉代琉璃明月珰
汉代琉璃明月珰

    汉代民间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这样的描述,和晋代傅玄《有女篇•艳歌行》:“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珰”;南朝梁刘孝绰《淇上戏荡子妇示行事》诗:“美人要杂佩,上客诱明珰”;北魏王容《大堤女》诗:“宝髻耀明珰,香罗鸣玉佩”。让我们这些千年后人对于明月珰无法理解。
    幸好汉代的厚葬之风让千年相隔的今人有了了解古人的机会,也让我们看到了实物。其实明月珰即为耳珰,耳珰是汉代妇女经常佩戴的一种耳饰,耳珰造型大同小异,略呈柱状腰鼓形,柱中心多见穿孔;耳珰两端较粗,中部稍细,有着明显弧度的收腰。耳珰两端一般圆凹状,长度一般为两三厘米左右,直径约一厘米。实物在考古发掘中最早见于楚墓,多见于汉墓,出土时多位于女性头部附近,有些明显是在耳边。这些琉璃耳珰多为蓝色和深蓝色,其次为绿色、墨绿色、蓝紫色、黑色、浅绿色和白色。经化学成分分析,绝大多数为铅钡玻璃。汉代妇女佩戴耳珰,须得穿耳,先在耳垂上扎一小眼儿,再将耳洞逐渐撑大,从针孔大小扩至几近耳珰直径。如此,方可以耳珰较细一端塞入孔中,因其两头粗中间细,戴上之后正好卡住。耳珰中心的穿孔,是为悬挂坠饰用的;先将耳珰穿过耳垂,再将系有坠饰的细绳从耳珰中穿过,系于耳垂下方。这样既有坠饰摇曳生姿,更增美态,也相当于把耳珰缚在耳朵上了,不易脱落。悬有坠饰的耳珰,也可称为“珥”,如《后汉书·舆服志》:“珥,耳珰垂珠也。”
    东汉刘熙《释名·释首饰第十五》:“穿耳施珠曰珰,此本出于蛮夷所为也。”证明耳珰应从西域传来,我们今天在新疆和敦煌留存下来的魏晋时期的佛教壁画中可以发现许多天神(无论男女)或者信使他们的耳垂常被一种类似耳珰的环扩大,有甚者耳垂中穿过一个直径至少在5厘米以上的圆形耳环。在经书《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七云,时伊舍那以毗琉璃摩尼宝为耳珰,以师子口摩尼宝为耳轮,以大如意摩尼宝王为璎珞,庄严其颈。
    汉魏以来,佛教在中原流行,佛教壁画中传播的这种风尚,会影响到世俗的生活和审美习惯,所以佩戴这种夸张耳珰的习惯在汉魏时期就到处流行起来。时至今日在我国云贵、西藏等地的少数民族妇女中,仍然有扩耳戴耳珰的风习,在非洲的一些土著部落也存在。
    然而一件事物盛极而必衰,流行风尚也是如此,耳珰在隋唐之后,很少有人提及,出土文物也不常见它的踪迹。

    现实生活中的珰影也已经不是汉时的珰影,它已经逐步演化成另外一种耳钉的形式,穿耳的孔径也已缩小到现代人可以接受的地步了。这种玉塞子的耳钉形式,依稀保留汉代耳珰的影响,并一直流传至今。


汉代琉璃明月珰投稿人

传承琉璃艺术,发扬琉璃文化!
淄琉地
普通 淄琉地
卖家信誉:0 | 活跃度:416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战国蜻蜓眼琉璃方珠

返回列表

相关图鉴

专注琉璃文化传播!

打造最全面的中国琉璃艺术资料库!+ MORE

点评汉代琉璃明月珰

写评论得积分,赢礼品!

我要点评
  • 暂无点评汉代琉璃明月珰点评 + 登录后点评
  • 网站首页

    琉璃图鉴

    琉璃讲堂

    琉璃专栏

    琉璃问答

    琉璃论坛

    网站公告

    了解奇古

    联系奇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019-2029 QIGO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圻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