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玻璃画珐琅西洋女子纹佩—故宫博物院藏品

首页 >> 琉璃讲堂 >> 琉璃常识

搜索

金星玻璃画珐琅西洋女子纹佩—故宫博物院藏品

2019/3/6

奇古琉璃收藏网 / 洪子雅 00

  摘要:本文拟用Jules David Prown模式,通过观察故宫博物院藏品——金星玻璃画珐琅西洋女子纹佩来初探时代的审美情趣和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等。 

  关键词:金星玻璃 西洋女子 审美情趣 中西文化交流 

金星玻璃画珐琅西洋女子纹佩

  金星玻璃画珐琅西洋女子纹佩(见附图),长6厘米 、宽4.4厘米 、厚仅0.1厘米,成片状,长八方形。两面均以珐琅彩绘西洋美人。一面绘站姿美人为笼箱中的宠物仓鼠喂食,另一面绘坐姿美人,搂抱着宠物小狗。此纹佩嵌在一楠木牌中。 
  此纹佩是由金星玻璃制作而成。人类制作玻璃的历史非常悠久,我国玻璃制作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可追溯到西周早期。清代是我国玻璃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并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在西方传教士纪里安的协助下建立了玻璃厂,隶属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金星玻璃又称“金星料”,在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档案中,也称“温都里那石”。金星玻璃于清乾隆五年(1740)之前便在清宫中出现,系由西方传来,所以被称为温都里那石。乾隆六年(1741),清宫玻璃厂在西方传教士纪文、汤执中二人的参与和指导下,正式烧制成功了中国自己的金星玻璃。其大体做法是:在原料熔融过程中撒人金粉,形成块料,再根据器物设计要求剖割、切、削、琢磨,最终制成器物。金星玻璃器物既有玻璃器的制造方法,又含玉器琢磨工艺,可谓富丽豪华,风格十分别致。据“笔者(张荣)查阅造办处档案获知,清代御制金星玻璃仅限于乾隆一朝,以后各朝均未继续制作”。 张荣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与朱家溍合编《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并主要负责乾隆中期以下的有关档案史料,所以她的查阅是相对准确的。由此我们认为此纹佩是乾隆朝的作品。 
  通过资料我们认为此纹佩为乾隆朝的作品,但它具体在何地制成,却因为对材料掌握不足而无从确定。清代玻璃制作技术比较成熟的主要有三个地方:一个是造办处的玻璃作,另外两地是南方的广州和北方的颜神镇。所以此纹佩有可能是造办处造的,也有可能是广东或是颜神镇进贡的。但不管是何地制造有一点是很明确的,画中的女人是西洋美人,此纹佩的制造受到了西洋文化的极大影响。它反映的不仅仅18世纪西方贵族妇女闲适的生活,也折射了中国上层人士的生活以及审美情趣和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纹佩两面采用珐琅彩绘西洋女子闲适的生活场景。珐琅彩是用珐琅质调制的一种彩料,其化学组成与我国传统的彩料有着明显的不同。珐琅彩的突出特点是:绘画时用什么颜色,制成后还是什么颜色,施彩较薄,看起来有凹凸感,手摸是平的感觉。颜色发色稳定,便于绘制精细的纹饰,画面立体感强,色彩瑰丽。金星玻璃在乾隆时期是比较珍贵的,清宫档案多处记载乾隆皇帝要求对破损了的金星玻璃进行保存就能窥见其珍贵之不一般了。纹佩采用金星玻璃本身就已显得华贵富丽了,加上画中西洋女子身着华服,姿势优美,神情悠闲就更表现了优雅、高贵的气质。纹佩制成长八方形,厚度仅0.1厘米且两面均绘有美人,这给我们一种精致的美感。纹佩在普通意义上多是男女用来佩戴的,但此纹佩却嵌在一楠木牌中。楠木木质坚硬耐腐,寿命长,是极珍贵的一种木材。主人把纹佩放置在楠木牌中也说明了此纹佩的珍贵性,同时也告诉我们此纹佩的功能并不是用于佩戴的,而是作为珍品用于观赏的,是一种环境的装饰,展现的是主人追求精致而儒雅的“把玩”心态和审美情趣。 
  此纹佩是在玻璃胎上用珐琅彩绘西洋女子,其实我们也常看见在瓷胎和铜胎上画的西洋美人。(见附图)西洋美人作为装饰内容见之于不同的器物上,但笔法多相似。“采用了没骨画法 ,与过去中国传统线条画法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传统线条画是以线条为主、皱、擦、点、钩结合的笔法绘制而成 ,而珐琅彩西洋人物画是以没骨画写实表现手法绘制而成的”。 西洋美人多深目高鼻、碧眼圆大、金发卷曲,更加细腻人微,形象真实 ,但它又不是用西方纯油画绘制技法,点滴刻画表现的出来 ,它是介于中国传统线条画与西洋油画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局部渗透的绘画新品种,是中西文化的结合体,反映了清代中西文化交融的时尚,也表明了“突破传统成为一个时代性的追求”。 此纹佩的西洋女子少了几分西洋油画的真实和中国画的朦胧,多了几许柔美,正体现了没骨画法下的中西结合之美。 
  我们所熟知的纹饰中多是中国人物、花鸟、树木等,据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器物看,器物中描绘西洋女子多出现在乾隆朝。这跟乾隆皇帝个人的偏爱不无关系但也是时代的推动。有关乾隆皇帝个人的偏爱,我们可以从乾隆朝的鼻烟壶装饰中略见一斑。乾隆朝鼻烟壶的品种和数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其“装饰题材多是西洋仕女”。 乾隆时期政局稳定,物质基础雄厚,使得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特别繁荣。中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同于本国传统的装饰风格,清代的器物或深或浅地烙上了西洋的印记,西方也掀起了“中国风”。清代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在广州设立粤海关。乾隆时期很多中西交流都是通过粤海关实现的,广州十三行在此起了很大的作用。大量的传教士也是在广州登陆进而北上的,传教士对清廷的玻璃器物制造起到了相当大的作业。乾隆朝的传教士纪文和汤执中是玻璃厂的技术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玻璃技术不断有创新,金星玻璃的成功烧制就是其中一项。随着纪文的逝世玻璃制造业也由盛而渐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是相互的,与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西方受中国文化影响更大。我们翻开十八世纪中西交流的史料就避不开“中国风”这个词。“中国风”不同于“中国热”,它的范围更小,主要是指流行于装饰艺术上的中国风设计。以中国人物或中国动植物、风景为题材,在色彩配置、构图形式上,也部分地借鉴了东方艺术的特色。此外,它对园林设计也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它见证了18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我们可以从一款18世纪初英国仿制的漆柜(见附图)中看到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的美。柜子中装饰题材为中国美人图和风景画,柜子顶部的设计却很西化的。此款柜子和此纹佩装饰的内容不相同,但都折射出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对彼此的影响。 
  总之,金星玻璃画珐琅西洋女子纹佩材质讲究华贵,装饰华美。从它那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精美、赏心悦目,更多的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社会审美情趣等。 
  参考文献: 
  [1]崔敏 西洋文化对清代家具影响的研究.硕士论文 
  [2]张荣. 清宫御制金星玻璃 . 紫禁城.1998年03期 
  [3]夏更起.玻璃胎画珐琅考析.故宫博物院刊.2003年第3期 
  [4][美]E.B.库尔提斯著.米辰峰译.清朝的玻璃制造与耶稣会士在蚕池口的作坊.故宫博物院刊2003年第1期 
  [5]秦觉民.乾隆珐琅彩瓷上西洋人物画与油画的关系.景德镇陶瓷.第10卷第4期 
  [6]周纪文.中华审美文化通史 明清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7]吕建昌.初识古玩:品尝与鉴定.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8]严建强.十八世纪中国文化在西欧的传播及其反应.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9]张荣.春水秋英.紫荆城出版社.2009 

金星玻璃画珐琅西洋女子纹佩—故宫博物院藏品投稿人

传承琉璃艺术,发扬琉璃文化!
淄琉地
普通 淄琉地
卖家信誉:0 | 活跃度:397

相关图鉴

专注琉璃文化传播!

打造最全面的中国琉璃艺术资料库!+ MORE

点评金星玻璃画珐琅西洋女子纹佩—故宫博物院藏品

写评论得积分,赢礼品!

我要点评
  • 暂无点评金星玻璃画珐琅西洋女子纹佩—故宫博物院藏品点评 + 登录后点评
  • 网站首页

    琉璃图鉴

    琉璃讲堂

    琉璃专栏

    琉璃问答

    琉璃论坛

    网站公告

    了解奇古

    联系奇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019-2029 QIGO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圻谷网络